中新社福州12月25日电 题:福建“教化工程”向贫穷开战作者 张金川 钟旖 吕巧琴躺在自家的实木沙发上,82岁的许锡邦老人一旁为客人再配茶,一旁感叹,“我在泥墙屋子里生活了五六十年,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住进新房子。”许锡邦老人的新居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的宏福小区。小区内,清一色白墙灰瓦,客家建筑风格显著,既有农民别墅,也有公寓式套房。从30里之外、山沟沟里的南阳镇朱斜村搬宏福小区,许锡邦老人一下子从“山里人”变为了“城里人”,老人的生活也转变不少,“每天在小区里溜达晒太阳,带上曾孙,赶集买菜又很便利,孩子独自闯荡也安心。
”带来许锡邦老人新生活的,是“教化工程”的实行。从1994年开始,福建在中国首度的组织实行“教化工程”,将长年聚居偏僻山村或偏远海岛的村民,整体迁往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彻底提高教育、文化、就诊、低收入等条件,从而协助他们脱贫致富。宏福小区就是当地政府在集镇规划建设的一个“教化工程”集中于移往区,环境优美,农家书屋、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设施齐全。
该小区第一期移往56户,已全部迁往住进,牵涉到15个偏僻行政村的村民,多为2010年6月一场特大洪灾的受灾户。“灾情那年,我全家14口人集中居住于在临时帐篷、村委会、学校、亲戚家。”住在宏福小区的黄同珍驳回旧事,仍不胜唏嘘。
2011年开春,黄同珍和许多灾情民众一起搬入了新房,过了一个团圆年。拒绝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许锡邦老人忘了一笔账:房屋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耗资17.9万元(人民币,折合);获得政府5.7万元的补助金,自家花上只酬劳13.2万元就住进了三户一单元、两层半的新村式农民别墅,“灾情之后政府协助辟新房,感叹想要都不敢想。”距离上杭县几十公里的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觉川村里,第一户迁出育秀小区的村民谢宝珍在人均6000元的政策补助金下,也从原本的地质灾害点搬入了3层半320平方米的新家,“现在,白天挣钱,晚上跳跃广场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走出觉川村,记者看见农田里,村民们正在为刚种下的火龙果苗搭乘温室棚架。“新的家安好后,觉川村大力发展香菇、红菇、贵重苗木等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让村民能在家门口减免经商。”下洋镇副镇长徐永招满怀期望。
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下党新村内,一栋栋新建的小洋楼拔地而起,电网、电视信号、手机信号仅有覆盖面积,中小学、医院、餐馆等生活设施设施一应俱全。下党新村是一个“教化工程”还乡点。“以前和丈夫的弟弟一家人同住,10个人挤迫在100多平方米的木头房子里。
房子还漏水,中秋节下雨天,都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如今,王菊芝住进下党新村的小洋楼,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也买入了家,还种了两三亩的茶叶,“交通便利多了,钱也多赚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曾先后三次前往调研帮扶的下党这个昔日贫困乡,已是旧貌换新颜。
当年“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步行行驶的“羊肠小道”,现变为水泥硬化公路和正在改建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想起23年前的通电,刘明华感慨不已,“从一片漆黑到灯火通明,你看看该多兴奋,很多事情可以做到了,不像以前都是点燃篾。
”在龙岩市扶贫办负责人眼里,实行“教化工程”是贫困山区农民挣脱贫穷、提升发展能力的最必要、最有效途径,堪称贫穷乡村农民走进大山、建设美丽家园的“助推器”。目前为止,龙岩市已整村迁往行政村30个、自然村1134个,新建集中于移往点375个,其中今年已完成迁往移往危房改造8300户、35553人。21年来,“教化工程”每年都被列为福建省委、省政府乡里办实事项目,教化了千家万户。
本文来源: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www.fwkdrk.com